亦作“ 南岳 ”。山名。五岳之一。(1)指 衡山 。《书·舜典》:“五月,南巡守,至于 南岳 ,如 岱 礼。” 孔 传:“ 南岳 , 衡山 。”《汉书·郊祀志上》:“﹝ 舜 ﹞五月,巡狩至 南岳 。 南岳 者, 衡山 也。” 田汉 《长衡道上》诗之八:“十年梦里朝 南岳 ,日断层峦未许攀。”(2)指 霍山 ,即 天柱山 。《尔雅·释山》:“ 泰山 为东岳, 华山 为西岳, 霍山 为南岳, 恒山 为北岳, 嵩山 为中岳。” 郝懿行 义疏:“ 霍山 在今 庐江 灊县 , 潜水 出焉。别号 天柱山 。 汉武帝 以 衡山 辽旷,故移其神於此。今其土俗人皆呼之为南岳……以 霍山 即 南柱 ,亦止得为 汉武 之南岳,而不得为《尔雅》之南岳矣。”
(1).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中南边七宿(井、鬼、柳、星、张、翼、轸)的总称。七宿相联呈鸟形;朱色象火,南边属火,故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南宫朱鸟。” 唐 杨炯 《浑天分》:“南宫则黄龙赋象,朱鸟成形,五帝之座,三光之庭。”
(2).古代军事家按地理四宫布列前后左右军阵,军旗画四种图形为标识,前方的叫朱鸟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行,前朱鸟然后玄武,左青龙而右 * 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此明军行象地理而作陈法也。前南,后北,左东,右西。朱鸟、玄武、青龙、 * ,四方宿名也。军前宜捷,故用鸟。” 明 沉寿民 《江上行》:“玄武后扈,朱鸟前騫。”
(3).南边之神。《和平御览》卷八八一引《河图》:“南边赤帝,神名 赤熛怒 ,精名朱鸟。”《文选·王延寿<鲁灵光殿赋>》:“朱鸟舒翼以峙衡,腾虵蟉虯而遶榱。” 李周翰 注:“朱鸟,朱雀,南边神也。” 唐 吴筠 《游仙》诗之九:“赤帝跃火龙,炎官控朱鸟。” 清 王韬 《瀛壖杂志》卷六:“怒控寒流犹撼郭,魂归朱鸟已无城。”
(4).宫廷名。《文选·张衡<西京赋>》:“ 麒麟 、 朱鸟 、 龙兴 、 含章 。” 李善 注:“ 汉 宫闕名有 麒麟殿 、 朱鸟殿 。”
(5).鸟名。传说中的鸾鸟。 汉 贾谊 《惜誓》:“飞朱鸟使前驱兮,驾 太一 之象舆;苍龙蚴虬于左驂兮, * 骋而为右騑。” 宋 梅尧臣 《送程殿丞知韶州》诗:“风闻古帝 舜 ,石上奏《九成》,凤皇为之下,朱鸟不復鸣。”参看 晋 崔豹 《古今注·舆服》。
(6).鸟名。凤。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前 回禄 使举麾兮,纚朱鸟以承旗。” 李贤 注:“朱鸟,凤也。” 明 李梦阳 《杂诗》之一:“众羽日繽纷,朱鸟戢其翰。” 清 沉曰霖 《晋人麈·十二肖论》:“十二肖之宜黜者,若鼠、若猴;其宜收者,若元武、若朱鸟、若勾陈。不知何故不尔。”
(7).鸟名。雁。 汉 扬雄 《法言·向明》:“或曰:‘奚取於朱鸟哉?’曰:‘时来则来,时往则往,能来能往者,朱鸟之谓与!’” 宋咸 注:“朱鸟,随阳之鸟,谓鴈也。” 明 何景明 《织女赋》:“凤凰翼以翳车兮,命乌鹊以筑梁,先朱鸟以通媒兮,导应龙以启征。”
(8).道教语。指舌头。《云笈七籤》卷十一:“呼吸元气以求仙,仙公令郎已可前,朱鸟吐缩白石源。”注:“朱鸟,舌象。白石,齿象。吐缩,扶引津液。谓阴阳之气流转不絶,故曰源。”
地球的自转轴,与赤道平面笔直,贯穿地球中心及南北的直线).谓三皇五帝的纲纪。《文选·班固<答宾戏>》:“廓帝紘,恢皇纲。” 吕向 注:“言开大五帝三皇之纲纪也。”《后汉书·崔駰传》:“古者阴阳始分,六合初制,皇纲云绪,帝纪乃设。”
(1).高耸入云的台阁。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云臺之高,堕者折脊碎脑,而蟁蝱适足以飞翔。” 晋 郭璞 《客傲》:“夫欣黎黄之音者,不顰蟪蛄之吟;豁云臺之观者,必閟带索之欢。” 唐 王勃 《七夕赋》:“君王廼驭风殿而长怀,俯云臺而自矫。” 宋 张辑 《洞仙歌·代寿张辰川》词:“问因何五马,踏月云臺。秋色里,却赏烟霞袖手。”
(2). 汉 宫中高台名。 汉光武帝 时,用作招集群臣议事之所,后用以借指朝廷。 南朝 梁 沉约 《为武帝与谢朏敕》:“今方復引领 云臺 ,虚己 宣室 。” 唐 高适 《宋中遇刘书记有别》诗:“白身謁明主,待詔登 云臺 。” 宋 范成大 《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》诗:“诸公上 云臺 ,一叶渺 湘浦 。”
(3). 汉 宫中高台名。 汉明帝 时因追念宿世功臣,图像 邓禹 等二十八将于 南宫云台 ,后用以泛指留念功臣名将之所。 唐 杜牧 《少年行》:“喜讯 云臺 贺,公卿拜寿巵。” 清 洪昇 《长生殿·剿寇》:“拥大将,气雄哉,合图像上 云臺 。”
(4).山名。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境。即 西岳 华山 的北峰。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。 唐 李白 《古风》之十九:“邀我登 云臺 ,高揖 卫叔卿 。” 王琦 注引 慎蒙 《名山记》:“ 云臺峯 在 太华山 东北。” 清 厉鹗 《严朗屋写小像为杜子春事索题》诗之二:“ 云臺峯 顶约驂鸞,杞犬芝童觅最难。”
(5).山名。在 四川省 苍溪县 东南,接 阆中县 界。一名 天柱山 。
(6).山名。在 江苏省 连云港市 境内。原为海中小岛,称 郁洲 , 明 代始与大陆相连。山上有水帘洞遗址。 李希凡 《云台小记》:“ 云台山 耸峙在 黄海 之滨……所谓‘花果山’者,仅仅 云台 一百多个山头中的一陵。”
(7).道观名。 唐 李商隐 《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》诗:“ 锦里 差隣接, 云臺 闭寂寥。” 冯浩 笺注:“所谓 云臺观 也。” 宋 刘克庄 《水龙吟·己亥自寿》词之二:“愿 云臺 任满,又还因任,赛 汾阳 考。”
韦应物〔唐代〕直方难为进,守此寒微班。开卷不及顾,沉埋案牍间。兵凶久相践,徭赋岂得闲。促戚下可哀,宽政身致患。日夕
钱起〔唐代〕芳岁归人嗟转蓬,含情回忆灞陵东。蛾眉不入秦台镜,鹢羽还惊宋国风。世事动听春梦里,年光孤寂旅愁中。劝君
蔡肇〔宋代〕天上房星不下来,连山刍粟饱驽骀。龙姿逸驾飞扬尽,赖尔毫端力拘回。
陈著〔宋代〕老农欢笑声,三十里春程。笳鼓断还续,杯盘坐又行。谁云偿县债,正美观民意。归去无妨晚,出山溪月明。
陈造〔宋代〕元功播万有,洪纤各秀颖。一或疵疠之,槁乾例榛梗。是身储至和,全世界乏妙领。粹然太丘裔,父子皆秀整。学自
祁顺〔明代〕事去人亡冢独存,雍琴空泣孟尝君。旧时弓剑知安在,惟有松枝挂暮云。
刘克庄〔宋代〕今朝景物甚美,明日阴晴不知道。落日无回照理,落花有上地利。
乾隆〔清代〕田盘之景无不清,田盘之屋无不贮。云何此屋独享帚,坐以绎思试堪语。清之同与屋之独,由人名耳非定处。知然
陈与义〔宋代〕梅花乱发雨晴时,褪尽红绡见玉肌。醉中忘却头边雪,横插繁枝归竹篱。
洪刍〔宋代〕邂逅何尝十日饮,乖离细数七年迟。酂侯庙下相逢处,扬子桥头握别时。犹喜丈夫诵新作,自怜衰病岂能诗。平生
蔡希寂〔唐代〕名都标佛刹,梵构临河干。举目上方峻,森森翠绿攒。步登诸劫尽,忽造浮云端。当暑敞扃闼,却嫌絺绤寒。禅房
梅尧臣〔宋代〕相如既击剑,仲宣亦参军。二人当当时,皆以能赋闻。韩公守武垣,迟兵若屯云。幄中欲寄画,智慧莫有君。请之
黄庚〔宋代〕红藕花多映碧栏,秋风才起易凋残。池塘一段荣枯事,都被沙鸥冷眼看。
刘宰〔宋代〕远山亚归云,近山留夕照。澄江横净練,怒风收众竅。东南佳山水,此地宅其要。连薨三万家,金璧互辉耀。閒房
释绍昙〔宋代〕玉几山前,凌霄峰下。热血嗔拳,做人话欛。犀牛扇飏向他方,捋虎须拦胸便打。一炷兜娄怨结成,贵买贱卖。
徐夤〔唐代〕日坠虞渊烛影开,沈沈烟雾压浮埃。剡川雪满子猷去,汉殿月生王母来。檐挂蛛丝应渐织,风吹萤火不成灰。愁人
赵觐〔元代〕芦花十里塘,野色正荒芜。明月秋无边,西风雪有香。渔郎茆屋小,估客棹歌长。自愧无家别,经行百感伤。
许应龙〔宋代〕修行极则到心安,静处忙中只一般。谈笑翻开新铺席,此身元不离 * 。
曾巩〔宋代〕大义缺绝久未图,小人轻险何不至。世上固自有百为,兵间乃独求一试。赵括敢将亦已危,李平请守那复议。吁嗟